釋覺勝
馬來西亞語言政策
一個國家,兩套制度,三個民族
兩套制度
政府承認
政府不承認
三個民族
馬來族
印度族
華人族
因為教育不同,觀念語言能力也會不同,從華人說起,馬來西亞的華人可以猜得出來說他是獨立中學,獨中(政府不承認),這是華文的原流,
獨中=以中文為主,台灣人總認為他們的中文比較好。
小學有華校
改革證件=承認小學的華校
因馬來民族獨立而讓華人受到害怕的感覺。
1946 英國同致要三大民族平等,一盤散沙的馬來民族團結起來開始爆發。
產生了所謂的“馬來聯邦”
蘇丹(土王)形式受到印度的影響。
馬來優先,為何?因為是土住,印度華人是後來,後來英國就妥協了馬來族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華人認為自己的中國人,心態跟住在中國的一樣
中國受到日本的侵略,海外華人送自己的孩子去中國打仗。後來馬來人組織起來,第一次華人開始意識到我要開始要效忠馬來亞,獨立後要自己的土地,所以就開始認為我們是馬來西亞的華人,當時有心想到中國瞧民心態,那時候開始使用華僑此詞。跟傳統的華人想法不同,認為自己是中國土地的主人,華人教育是核心問題,後來華人領袖妥協簽字簽字華人沒有獨立的土地,一開始互相決定華人印度人,馬來人有自己的國小。
後來馬來人收回學校歸國所有,可是後來華人領袖要退出政府的地位建立自己的學校,所以學校就已經保住了,共有 61 個中學,獨立用自己的課本,自己進行考試,其他的國家都承認,可是馬來西亞的政府不承認,所以讀華人中學畢業沒辦法在馬來西亞讀大學,所以有新的變化,有些人到中國念大學。
Comments (0)
You don'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.